“馆藏遗韵,艺绘新篇”——中国传媒大学暑期实践团队走进三亚市群众艺术馆

(通讯员:韩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三亚,蕴藏着黎族和苗族等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深入发现探索这座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讨如何在新时代语境下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瑰宝,7月26日,中国传媒大学“回响山川”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三亚市群众艺术馆,在这里开启他们追寻文化之源的旅途。

团队成员在三亚市群众艺术馆合照

二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无数代传承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深藏着黎族、疍家等民族的文化根脉。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向团队成员们娓娓道来每一件展品的来历和它们背后的故事。黎族的陶艺作品,以其古朴的造型和独特的纹饰,诉说着黎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而那古老的钻木取火技艺,更是让人对黎族先人的聪明才智肃然起敬;疍家的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吟唱着疍家人与大海的不解之缘,展现了海南岛上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和谐。每一首歌,都是疍家人对大海的深情告白,每一段旋律,都承载着他们对海洋生活的无限眷恋。在这里,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不仅感受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更在心灵深处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共鸣。

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非遗藏品

通过工作人员的热情介绍,团队成员还了解了艺术馆开展的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三亚市群众艺术馆积极响应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号召,定期在周边小学开展非遗技艺的教学课程。这些课程包括黎锦编织、崖州民歌学唱、黎族舞蹈等,旨在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馆内展出的学生作品充满了童真和创意,这是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的生动体现。通过这样的活动,非遗文化不仅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和保护,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热爱本土文化的大门。

接着,团队成员来到了黎族纺染织绣记忆展览厅。工作人员黄明莲向团队成员展示了黎锦织物,织物上细密的针脚是对传统精髓的致敬,创新的纹样是对现代审美的深刻洞察。她还热情地邀请团队成员穿上黎族的家乡着装,共同合影留念,黎族服饰的鲜艳色彩和独特图案,展示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和谐之美。在与团队成员深入交流中,黄明莲表达了自己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独特见解,她说到:“如果不搞创新,只靠这些老古董的话,根本没有市场。以前我们一般都是用黎锦去织衣服,但现在我们开始尝试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比如制作镜子、包包等,这些都是创新出来的成果。”她坚信,通过这样的创新实践,传统文化不仅能够焕发新的生机,还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黄明莲向团队成员展示黎锦

三亚市群众艺术馆之行,让实践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今后,三亚市群众艺术馆仍将继续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的重任,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也会持续支持并参与其中,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编织传统文化的传承之网,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相信未来,在非遗传承人、青年、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和努力之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